时间:2022-09-20 18:00:48 | 浏览:606
绵阳京东方的引进与量产,将带动大量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助力绵阳打造千亿级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视觉绵阳 蒲滔 摄)
3010.08亿元!——绵阳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日前公布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
绵阳,成为全川第一个跨上3000亿台阶的地级市;绵阳,在全国城市排位中又一次实现成功一跃;绵阳,在“十三五”期间连续跨越2000亿、3000亿两个台阶!
这是新发展理念在绵阳的生动实践,这是“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在绵阳的落地见效,这是高质量发展在绵阳的丰硕成果,这是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530多万绵阳人民书写的完美答卷!
数字,不仅勾勒出发展的历程、全新的高度,更彰显出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3000亿”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背后是一场有激情、有智慧、有力量、有温度的生动实践。绵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是“创新发展”的3000亿
2020年初,省科技厅公布38家首批入选“瞪羚”企业,绵阳仅占一席。不到一年,第二批名单公布,绵阳9家企业榜上有名,位列全省第二。
成长如此之快,离不开“创新”二字。近年来,绵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聚集更多创新资源要素,着力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活力、壮大创新产业。
首要是培育创新主体。我市大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双提升行动,培育出一大批“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创新主体。“十三五”期间,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40家、增长175%,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基础是营造创新生态。我市建成服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良好环境。去年10月,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两家科技服务平台重庆分中心正式落地,成为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重要支撑。
关键是激发创新活力。我市大力推进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最大限度为科技人才“松绑解套”,以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主体动力活力。“十三五”期间,绵阳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6.5%以上,11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核心是壮大创新产业。我市加速构建“6+6”先进制造产业体系,第一个“6”是重点产业,第二个“6”就是重点培育的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六大创新产业。
以创新之举推动高质量发展,绵阳锲而不舍,永远在路上。去年,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第三批全创改革经验中绵阳贡献3条,累计三批次经验中绵阳贡献9条。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绵阳获得含金量较高的3项,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这是“协调发展”的3000亿
2018年12月29日,一个好消息刷爆了绵阳市民的手机屏——备受关注的“绵西高速”正式通车!
起于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贯穿三台、游仙、盐亭,止于南充市的“百里中轴”,“绵西高速”的贯通,推动三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这是绵阳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一个切面。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谋划,要求充分发挥各区域特色优势,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一盘棋”思路引领下,各县(市、区)打出“优势牌”、端出“特色菜”:涪城瞄准“5G产业”,加快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抢占先机;江油大力发展文旅融合,让城市成为“更诗意的远方”;盐亭在特色农业上做足文章,仅西部水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鳜鱼生产基地,就年产值1.6亿元……
“一核”引领,“两翼”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9.2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1.7%,比重较2015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协调发展,也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绵阳三产比为:12.3:39.0:48.7,经济增长已实现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
这是“绿色发展”的3000亿
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守住底线,就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绵阳对重点管控区内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定位、取证;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4”实施方案;制定全省首部地方性条例《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2020年,绵阳国控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首次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率两项考核指标。
守住底线,就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猪圈里收集起来的粪便经过统一干稀分离后,流入蜜柚基地,实现种养循环。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的“1+5”生态循环模式,将资源利用到了极致。
由点及面,以“种养结合”为突破口,我市着力构建三大主题区域、实施种业高地建设、种养循环示范等6大工程。“十三五”期间,绵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率达98%,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59%,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98.99%。
这是“开放发展”的3000亿
以全球视野和开放理念抢抓机遇,绵阳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把“来绵投资邀请”发到全球各地,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朋友圈”。
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铁公机”齐发力。到去年底,绵阳铁路运营总里程达264公里,成绵动车逐步实现公交化运营;“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由全省第11位跃升至第3位,绵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最高达415万人次。九绵高速、广平高速、中遂高速、成兰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搭建开放合作大平台,做实“硬支撑”。去年,“中国(绵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务院批复绵阳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绵阳综合保税区,12月通过验收。截至去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成功举办了八届科博会,世界聚焦“科技绵阳”,“科技绵阳”走向世界、融入全球。
营造创新创业大环境,做强“软实力”。去年,我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5条”,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1.0版、2.0版、3.0版,推出18个指标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形成了“1+1+N”政策体系。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3条措施”落地,“真金白银”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我市《“五专”企业服务机制》代表四川省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营商环境建设迈出一大步。
开展精准专业大招商,引来“金凤凰”。2016年以来,绵阳举行专题投资推介会、境外投资推广活动等投资推广活动100余次,全市新签约投资额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0余个,京东方、惠科等6个超百亿企业入驻绵阳,还有一大批十亿、几十亿的项目在绵阳落地生根。
这是“共享发展”的3000亿
新年将至,走进平武县泗耳藏族乡茶坊村脱贫户胡维富家里。老胡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就在新房里过年啦!以前的房子地基塌陷,没法住人,多亏党委政府帮我建起了新房!”
老胡的好日子,源于绵阳以“绣花”功夫抓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22.7万农村贫困人口提前一年脱贫,北川、平武两个国定贫困县高质量“摘帽”,如今,绵阳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9%下降到0。
幸福感和获得感源于群众获得多项红利。
共享“就业红利”。我市把拓宽就业创业服务渠道作为首要任务,搭建线下平台,打造绵阳公共招聘网,让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实现线上实时互动。“十三五”期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4.74余万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96余万人次。
共享“教育红利”。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市从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学校硬件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等方面入手,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公办幼儿园148所,义务教育学校588所,入学率100%。
共享“健康红利”。绵阳二级及以上医院自助挂号、预约诊疗等优质服务覆盖率达100%;绵阳全力推动“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绵阳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居民健康卡发卡全覆盖的市州。
共享“社保红利”。“十三五“期间,绵阳开展了社会保障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提高门诊慢性病补助标准,将36种谈判药品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调整提高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
3000亿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奋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帷幕已经开启。
高水平建设中国科技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绵阳人勠力前行、奋勇争先,必将书写出更加美丽的画卷!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烨 郭若雪 黄小芹 李灵越)
编辑:谭鹏
绵阳京东方的引进与量产,将带动大量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助力绵阳打造千亿级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视觉绵阳 蒲滔 摄)3010.08亿元!——绵阳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日前公布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绵阳,成为全川第一个跨上3000亿台阶的地级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以热带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2020年全州GDP总量为604.18亿元,在云南省16个市州中排名第12位,GDP排名高于其人口排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0.。
记者 | 戈振伟 张熹珑编辑 | 广东21个地级市2022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完毕,其中18个城市实现GDP正增长,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以绝对优势领先,惠州GDP增速全省第一,大湾区城市中山的GDP则首次被粤西城市湛江赶超。“整体来看,相
南都讯 2月24日,江门蓬江区进入“两会”时间,蓬江区十届人大六次会议和蓬江区政协四届六次会议正式开幕。“十三五”时期,蓬江区地区生产总值跨越720亿元关口,五年年均增长约6%。展望“十四五”,蓬江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
2019年对于绵阳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随着GDP的重新核定,绵阳的GDP也大幅增加,迈入了2800亿的关口,今年有望成为四川地级市中,首个GDP破3000亿的城市。目前,在四川地级市中,涪城区最大的竞争者就是宜宾的翠屏区,该区在
2018年已结束宝宝们想知道在过去的2018年里自己的家乡有多厉害吗?2018年年度GDP数据已经出来了到底哪个区县才是隐藏的大佬!各区县2018年GDP排名谁先谁后?今天,安州赵栗颖给宝宝们一探究竟!赶紧来发掘身边隐藏的富二代技能吧!第1
绵阳,一座充满了争议与话题的城市。有人说它是四川的希望,因为在2003年前后,其GDP高居西部地区第五位,仅次于成都、重庆、西安和昆明。而也有人说它的发展太慢了,近年来,与成都的差距越来越大,GDP也干不过贵州的遵义。也有人说,它是一座不能
GDP3350.29亿!绵阳依然领跑全省地级市!迄今,绵阳已经领跑了24年!虽然,这24年里,因为00年代过度命系长虹,绵阳在西部的排位一度下滑,至今仍未恢复到1998年—2000年的鼎盛时期。这期间,南充、泸州和一直最为强势的德阳,都一度
区域经济的竞争,如逆水行舟,必须用力撑!否则,一篙松劲退千寻!这不?近几年,绵阳跑出了2000年以来的高速度,结果宜宾却跑得更快,让绵阳面临着自建市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就全国来看,2019年,绵阳重返全国GDP百强城市,排名第93位;202
7月19日上午,四川绵阳市举行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发布会,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上半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1546.17亿元,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7亿元,增长7.1%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四川经济第二城”绵阳率先在省内21个地级市及自治州中站上GDP3000亿元台阶。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川在线 图据《绵阳日报》报道,1月21日,绵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绵阳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
芦溪镇是三台县的一个大镇,地处绵阳到三台的绵三公路的中段。它的变化也是绵阳市乡镇场镇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镇内有永安电厂、黄磷厂等国营企业,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十家小型企业,“省级示范高中”芦溪中学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每年高考成绩斐然,是四川省
10月16日,铁牛广场上人声鼎沸久违的阳光也露出了头将秋日的温暖撒在一个绵阳人的脸上“2020绵阳市最美民宿、2021寻找绵阳最美乡镇”颁奖典礼在这一天如期举行在市民朋友们的热切期盼中绵阳的“最美民宿、乡镇”一一亮相为实现农旅相融互动,助推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8月25日下午,涪城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市委决定:邓辉同志任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书记,免去郑志恒同志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张虚怀同志任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同意提名张虚怀同志任绵
绵阳文创产业园项目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石塘街道,涪城区位于绵阳市中部偏西,地处涪江西岸。伴随着绵阳市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涪城区的方方面面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在此落实,绵阳文创产业园项目就是投资约200亿的优质大项目,将新建文创各